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丛林穿行者

 找回密码
 加入丛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9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屋脊上的苹果医生 [复制链接]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0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3-8-23
经验
585 点
帖子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6-18 23:03: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07年春夏阿里公益之行图片之二
    阿里地区地处西藏自治区的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多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总面积34万平方公里。当地交通条件落后,全地区仅有狮泉河镇附近的80公里柏油路,其余均为颠簸崎岖的土路;百姓以游牧为主、农业为辅,所属7个县中纯牧业县有4个、另3个县是半农半牧(并以牧业为主);基层人民(特别是牧民)居住分散,商品流通极不发达、基础设施欠缺,政府的合作医疗体系只能到达乡一级。
    针对阿里地区基层百姓缺医少药的情况,苹果基金会于2005年底提出开展改善基层医疗状况的“苹果赤脚医生工程”。经秘书处实地调研,理事会决定“苹果赤脚医生工程”以向基层农牧民免费赠药培训基层医务人员为工作重点。
    2006年初,苹果基金会正式开始“苹果赤脚医生工程”各项目的实施。2006年度,已向革吉、噶尔两县赠送价值30万的免费药品;2007年度,免费药品覆盖面将扩展到全地区7个县、总价值超过150万。截止2007年5月,已完成近200名村组赤脚医生(基本为男性)、31名村组接生员(30名女性、1名男性)的培训,并为他们配备了行医所需的背包、御寒衣服、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器材,已受训人员覆盖了噶尔县、革吉县、札达县、改则县、普兰县的200多个村组(全阿里地区共有138个行政村)。苹果赤脚医生和苹果接生员,均来自最基层。
    下面是2007年4~5月苹果基金会工作人员在阿里实地调研、工作期间,拍摄的培训照片和苹果赤脚医生实地工作照片。在实地访问赤脚医生、调查药品使用情况的过程中,在阿里当地共行车1700公里。

普兰县第二批苹果赤脚医生在接受为期2个月的培训

苹果赤脚医生学员之一
本批赤脚医生均来自普兰县牧区,大部分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苹果赤脚医生学员之二

苹果赤脚医生学员之三

苹果赤脚医生学员之四

苹果赤脚医生学员之五
赤脚医生中女性的比列较低。

简易教材
普兰县第一批苹果赤脚医生,全部来自农区各村组,已于2006年8月培训完毕,走上工作岗位。

培训老师都是来自地区医院、县医院等单位有经验的医生。

苹果接生员培训班
学员来自噶尔县和革吉县

苹果接生员学员之一:
阿里牧区的习俗中,孩子的出生是一件必须保密和“不洁”的事情,因此当地原来的生育过程,大都是母亲自己拿着水和剪刀去羊圈、山坡后面等无人的地方,自行生产。母婴死亡率和患病率极高。

苹果接生员学员之二
由于牧区百姓难以接受男性接生,所以参加培训的接生员,绝大部分为女性,并且有一定文化基础。

授课

教材与资料

受训接生员的宿舍

革吉县雄巴乡洛克村苹果赤脚医生普布顿珠

普布顿珠的家
距离乡所在地70公里(山路),距离县城所在地200多公里。

通过乡长的翻译,了解情况。

普布顿珠的简易医疗室

普布顿珠上门看病

普布顿珠的四代药箱

第一代:褡裢

第二代:皮囊

第三代:皮箱

第四代:背包
便于骑马、骑摩托、开拖拉机。

普布顿珠给水肿的老大妈看病
水肿的原因是衰老和营养不足,不是药物能够完全解决的。

革吉县文布当桑乡夏玛村的苹果赤脚医生曲珠

曲珠的一家(还有两个孩子住校读书)

就近出诊

准备

初步诊断为慢性阑尾炎,采用保守疗法观察。

巡诊路上

改则县洞错乡鲁吾村的苹果赤脚医生昂青一家

药品和器材
基金会去年赠送给噶尔、革吉两县的免费药品,基本上在冬季使用完毕。

调研

昂青能用汉语讲解各种药物的使用

昂青的藏医书

噶尔县昆沙乡多麦村的苹果赤脚医生洛桑


革吉县文布当桑乡罗玛村的苹果赤脚医生

他们正在给村民上文化课

牧区的少年

牧区的“阿佳”

酷!

牧区的大婶

牧区的孩子

等待转往县医院的病人

在改则县洞错乡罗波村拜访老藏医噶玛楚成
已退休的地区藏医院副院长,他在我们的苹果赤脚医生培训中,担任过藏医老师。

噶玛拉的西药房
他的名声很大,甚至几百公里外那曲地区的人也会专程来找他看病。藏语中,在男人名字后缀一个“拉”,是尊称。

在噶玛拉家里交谈

噶玛拉的藏药原料

在普兰县多油村的村卫生所
多油村是个农区村,在阿里地区属于生活条件很好的基层村。

多油村的苹果赤脚医生

噶尔县昆沙乡卫生院的资料柜
县一级卫生设施,明显比村组一级好很多。但阿里地区绝大部分的乡,并没有居住多少人口,基层百姓大都在遥远的村、以及放牧点生活。

噶尔县昆沙乡卫生院的挂图

治病的老百姓

下乡途中01

下乡途中02

下乡途中03:夕阳

下乡途中04:赶羊
在牧区,放羊的人大多是妇女、少年儿童

在噶尔县雄巴乡研究下乡路线

下乡途中05:在羌塘地貌奔驰

牧区的基本燃料:牛粪

牧区最“高档”的食物:风干肉

下乡途中06:暮归

下乡途中07:放牧点的藏包

下乡途中08:吃个“丰盛”的午餐,继续前进。

下乡途中09:“我们村的村医住在山的那边……”

下乡途中10:紊流中的云

下乡途中11:“这条路前几个月还是通的。”

下乡途中12:护送出境
牧区的狗,非常忠于职守,经过放牧点,经常会遇到被藏狗追赶的情形。

住在嚓咔乡

嚓咔乡的雪后清晨

下乡途中13:前行

下乡途中14:优雅的藏野驴

下乡途中15:刚与柔

下乡途中16:来自印度洋的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8 17:03:05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尘世踯躅 仙境攀登 岁月蹉跎 须臾永恒 博客 相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1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6-11-27
经验
45 点
帖子
41
沙发
发表于 2007-6-20 01:28:04 |只看该作者
男女老少都留着小辫子,超COOL!!
也许擦肩而过的你,只留下一种痕迹在我的生命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丛林

Archiver|手机版|丛林穿行者 ( 粤ICP备18155597号 )  

GMT+8, 2024-6-8 15:25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