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丛林穿行者

 找回密码
 加入丛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山六记 [复制链接]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0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3-9-3
经验
164 点
帖子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9-4 17:21: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黄山六记
刘崇学
1 日出
昨天看天海招待所门前的预告,今天日出时间是5点20分,所以早晨不到5点,我们就起床了。一出招待所,就见人头攒动,纷纷扰扰,或跑向光明顶,或奔向鳌鱼峰。黄山的早晨,清凉爽人。我们沿石阶穿过一片松林,越过一拨拨游客,最先到达峰顶,抢占了最高点,耐心等待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起初,暮色尚未褪尽,东方地平线上的晨曦一缕一缕的,并不明亮,呈暗红色。稍往上,则是青白色,而其余天空都是蔚蓝的,几抹白云点缀其中,显得悠扬而飘洒,使人顿感心旷神怡。远处连绵的青山尚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青黝黝的,显现出一起一伏的轮廓。渐渐地,红云的亮度在增强,范围在扩大,大片大片的,如重重的帷幕,每片云的边缘参差不齐,阳光呈线状从背后射出。从最亮的红云向外,颜色依次为橙红、淡红、浅蓝、深蓝,交织错叠,如锦似缎。终于,那扣人心弦的时刻到了,一个殷红的亮点从红云中露出,随即不断地上升、扩大,满峰的人都齐声欢呼,“喀喳、喀喳”的照相声不断。
我们聚精会神地凝望着那个红点慢慢扩大,由半圆到多半圆到整圆,太阳终于整个地露出了它的面目。天边的朝霞更加明亮,一片一片的彩云层层叠叠,五彩缤纷。太阳便像一个冲破重重阻碍终于得胜的将军一样,把它的光辉慷慨地洒向大地和山峰。再看那沐浴在万道霞光中的黄山诸峰,披锦挂绣,瑰丽多姿。
黄山的日出可谓壮观!旁边的导游说我们真幸运,由于黄山的天气变化多端,日出并不是天天都能看上的。
2 云海
看完日出,我们翻过鳌鱼峰,下了一线天,登上百步云梯,莲花峰近在眼前。只见它气势崔嵬,高插入云。同行的多半人望而却步,沿岔路向玉屏楼而下。我们喜爱登山的几位兴趣盎然,欣然攀登。好在路都是铺好的石磴,一阶一阶的,相当整齐,险峻处还有护栏,全然没有徐霞客当年“攀草牵棘”似的艰难,只是比较陡峭,颇费力气。我们相互说着勉励的话,攀岩穿洞,约莫半个小时,终于气喘吁吁地到达峰顶。
离开鳌鱼峰时,就见西南角上雾气腾腾,大有向东漫延的趋势。而更远的天边,呈现出一片乳白色,云气高扬,迷漫升腾,好似钱塘江潮水在翻滚、在奔涌,似乎隐藏着千军万马,又象是一群面目峥嵘的巨狮大象。当时导游告诉我们:你们或许能看上云海了。果然,当我们此时站在莲花峰顶远眺时,西南角漫过的云海已近了。峰顶只有一丈见方,有铁栏圈围,山风猎猎,对面的光明顶,右侧的天都峰俱历历在目,其余诸峰如揖如拱,无不下伏。我们的情绪颇为激动,登高望远的豪兴在胸中激荡,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在心中涌动,山川之美,松石之奇,俱在眉宇之间,似可手揽。
正当我们醉心于登临送目的快感中时,云海奇观在我们眼前拉开了。西南角的云海从西海的翠微峰、云外峰、容成峰、莲蕊峰一路漫过,已近在咫尺了。好似大海汹涌的波涛,又如茫茫无际的白雪。我们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如徐霞客在《游黄山日记》所描述的“狂叫欲舞”,鳌鱼峰和光明顶上也是人声鼎沸。不久,云海就淹过了鳌鱼峰、光明顶,脚下的莲花峰也被吞没了,整个西海和天海都沉浸在漫无边际的云海之中。
我们的前后左右都是白茫茫一片,云雾不断地从足底涌起,云天一色,一望无际。千条山谷,万道山梁都淹没在这云涛雪浪之中,波澜壮阔,气势宏大。脚下的峰尖好似海上神奇的小岛,又似漫游于波涛中的小舟,而我们似乎成了岛上的逸士、舟上的仙人了。看到山的雄伟高峻,我们会生出高山仰止的崇高感,看到海的辽阔无垠,会陶冶我们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而看到这茫茫云海,我们产生了亦真亦幻、似实似虚的幻感。我举手想抓一把云过来,我伸开臂膀想拥抱云海,然而,这是怎样的一个幻想呵,我的手中空空如也,我的怀中虚无一物,云海虽近在咫尺,却不可触摸,如烟似雾,难于把握。它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当我想走近它、亲近它时,它却远远地躲开了,如同一群白衣佳人,持重矜严而又飘忽不定。呵,我明白了,造物主太聪明了,他大概嫌山石林壑过于真切,所以,便用云海来弥补这缺憾,给人一种迷茫、朦胧之美。东边炼丹峰附近露出了一片明亮,日光晶晶,辉耀其中,真“别一区宇也”。这景象又将我们从刚才云山雾海、乘舟仙游的幻觉中拉回。
我们扶着围栏,东看一会儿,西看一会儿,流连忘返,不忍遽去。只恨自己目力有限,相机的镜头太小,不能将云海的奇景尽收眼中,尽留相机。
万能的造物主呵!我诚何福?遇此奇缘,睹此奇景。而你也未免太偏爱黄山了,将山川林壑、泉石松云诸美,俱集一身,使人叹赏,使人称奇,使人心胸开阔,使人俗虑尽去。若果不是随团旅游,我真愿意在顶上多呆一会儿,尽情观览这云海之奇,尽情欣赏这峰峦之美。
恋恋不舍地从莲花峰下来,到玉屏楼前,只见前海亦是云雾迷漫,数米之外,不辨木石。
3 静夜
晚上,在天海招待所用过晚餐,在我提议下,我们四人出去散步,想看看黄山的夜景。‘
沿对面的山坡向光明顶爬去。黄山之夜,温柔而静谧,与白天游人的熙熙攘攘形成鲜明的对比,淡淡的月光下,一切都显得朦朦胧胧,富有诗情画意。天上半轮月,罩着晕黄,并不很明亮,但月光洒在地上,亦足以使我们辨明道路了。石阶很整齐,两边都是密密的松林,同行的一位不觉吟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佳句来。暂时没有听到泉声,但松间的月光却是明明白白的,松影重叠,静静的,并不摇摆,密匝匝的松针依稀可辨,月光斑驳而细碎,好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刚才还有点不太情愿出来的宋君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太静了,太美了,宿黄山而足不出户,未免美中不足。”此话正说中我的心事,于我心有戚戚焉!
到了光明顶,山风挺大,凉意森森,朦胧的月光下,诸峰显现着它们黑魆魆的轮廓,层峦叠嶂,不可尽数。对面的莲花、天都二峰尤其显眼。莲花主峰突起如莲房,周围群峰簇拥,如片片莲瓣,象一朵盛开的莲花。山体的轮廓雍容粗壮,线条亦较柔和。而天都峰虽矮一些,却挺拔陡峭,轮廓尖细瘦硬。想起导游白天告诉我们,爬莲花峰只需1个小时足矣,而爬天都峰则至少需3小时,看来此言不谬。据说天都峰顶有“登峰造极”石刻,只有亲自登临的人,才能体会这“天上都会”的神奇,才能领略出“不登天都峰,等于一场空”的含意。可惜我们不能上了,因为要恢复山体,到2003年才开放。
我们坐在光明顶小憩,从排云亭上来几位年轻人,是大学生。从谈话中听出,他们要在山顶露宿,等拂晓观日出。我的脊背已感到阵阵凉意,想他们将如何渡过这一夜,真有痴情山水的人呵!不过,露宿山顶与我们住舒适的宾馆,享受不同,感受自然也不同,他们要比我们更多地领略黄山的夜色和月色,更多地感受夜给黄山带来的幽静之美。
4  怪石
黄山攒聚千百奇峰,摩天劈地于数百里。它们千汇万状,灵秀神奇,美焕绝伦,妙不可言,简直是造化的杰作。有大小山峰72座,著名的30座,三大主峰高达1800米以上,雄伟,险峻,奇特,壮观。若果你仔细观察,细心揣摩,千奇百怪的山石又引发你无穷的遐想,仿佛蕴藏着巨大的灵气,具有某种妙合无垠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蕴,给你以独特的美的享受。
站在北海宾馆的栏杆处,就能看见著名的“梦笔生花石”。有一端直的石柱笔立于空阔的山谷中,柱端尖细,似一笔头,柱顶生一奇松,苍翠碧绿,好象一枝巨大的毛笔上怒放着一朵鲜花,故此得名。我们平常形容笔力雄健,曰:“如椽巨笔”,孰不知还有此“如山巨笔”呢!传说李白小时文思滞缓,下笔作文枯燥乏味,有一天晚上,他梦见一枝巨笔,顶端生出一朵美艳的花朵,从此文思大进,词吐琳琅,写出了传诵千古的诗篇。这或许就是李白梦中的那枝巨笔吧。
再往左看,那边单独矗立一座五岔形山峰,分岔颇为齐整,中间高,两边低,峰间的空隙颇匀称,好象一个“W”。回头看那枝生花的妙笔,想象着假若有仙人要用它作画写字,偶然停笔,也只有这座山峰才能放得下它,故人们叫它“笔架峰”。有笔必有架,真是仙使神差,妙手天成。
往右看,一块宽大的石头竖立在始信峰的边缘,在导游的提醒下,你蓦地发现那不就是《西游记》中天莲元帅的尊影吗?可不是,硕大的肚子,宽敞的袈裟,还有僧帽,大耳,真是惟妙惟肖,而那微微张开的嘴巴,似乎暗示着它又想吃什么东西了,一副馋兮兮的样子,等看到对面那块兀然独立的半圆形石头时,你会恍然大悟,原来他是冲着这半块“西瓜”来的,活脱脱一幅“猪八戒吃西瓜”。
站在清凉台上,西北方向是狮子峰,峰前有一座山,山顶颇平整,而上面却独独地竖着一块玲珑剔透的石头。这石头微微前倾,极像一只抬头耸肩、手搭凉蓬的猴子。前方是大片的山谷,十分空阔,若在雾天,白雾茫茫,如大海波涛,人们便叫它“猴子观海”;又因为前方是太平县,故人们又叫它“猴子望太平”。再往东北方向看,在始信峰的左侧,有一座山峰奇石林立,是由十几个细长如笋的山峰组成,故人们叫它“石笋矼”,仔细看,最左边的那座石笋最为高大粗壮,俨然是众笋的领头,而其它石笋都微微朝它倾斜,如虔诚的受教弟子,故人们叫它“十八罗汉朝南海”,南海即南海观音。
站在排云亭前,你的面前更是奇观满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仙人晒靴”,一块巨石形如底朝天的靴子,矗立在山峰的一侧,三面凌空,摇摇欲坠。转身再看右侧的山谷,一块小巧玲珑的石头被中间齐整的裂缝一分为二,那轮廓分明是一双女人的鞋子,人们叫它“仙女凉鞋”。据传说,这两样是八仙中的吕洞宾与何仙姑留下的。
而远处翠微峰上的四块巨石一下子就使你联想到家喻户晓的电视剧《西游记》里的四位主人公,耳畔似乎响起《敢问路在何方》的主题曲。你看那第一块多象孙大圣纵身远眺,探头探脑地在前面领路;猪八戒紧跟其后,敞胸露腹,一步三摇;高师唐僧闭目合掌,坐骑安然;沙和尚肩挑重担,紧随其后。整个画面自然天成,栩栩如生,堪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天海的鳌鱼峰因酷似一条张着大口的巨鳌而得名,峰前有几块石疙瘩,从百步云梯看去,很象“鳌鱼吃螺蛳”,但若从天海、光明顶等地回望,鱼背上似乎还卧着一头乌龟,故又称“鳌鱼驮金龟”。可谓景随步转,愈转愈奇。
不论是在北海还是西海,举首南望,你都会在群峰掩映中,发现“飞来石”的雄姿,他卓然独立,大如巨屋,无倚无靠,真似从天外飞来。电视剧《红楼梦》片头的那一块“遍述历历”的石头就是它。而近观“飞来石”,则又是另一番气势,它矗立在仙桃峰的路侧,三面临空,向外倾斜,高约10米,宽约8米,厚约3米,总体积约240立方米,重约60万公斤。真想仰问巨石,何年何月从何而来?
黄山山体为坚硬异常的花岗岩组成,花岗岩常常发育为直立或近乎直立的节理。由于沿垂直节理的长期侵蚀作用,裂缝不断扩大,岩体彼此分离,形成巨大的柱状体。这便形成了巍峨奇异的山峰和幽深如削的山谷。有名的景点还有“武松打虎”、“老翁钓鱼”、“天女绣花”、“关公挡曹”、“松鼠跳天都”等。李白游完黄山,曾写下“黄山高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诗句,他把黄山山峰比作金色的莲花,的确不是夸张。
5  奇松
黄山的松树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是大自然赐与黄山的又一杰作。山无树,如人无发,童山秃岭,即使再险峻,也会因无绿色遮掩而魅力大减的。
黄山松一年四季长青,碧绿如洗,把黄山妆扮得秀丽多姿,分外妖饶。若果说奇峰摩天、怪石嶙峋形成了黄山险峻的特色的话,那么,松树则为黄山平添了几分娟秀、无分妩媚。当你一踏上黄山,你会立刻为黄山松的苍翠挺拔、多姿多态而折服。由于水分充足、营养丰富的缘故吧,黄山松的颜色苍翠如染,没有一点枯枝,没有一丝黄叶,是纯然一绿。在鳌鱼峰观日出时,上面的一片松林让我惊叹不已。清晨的气候潮湿而温润,而那松叶的油光碧绿猛然使我想起花店里的塑料松,又使我联想到碧绿的翡翠,那绿色也不过如此的吧!
黄山松的二奇在于“无石不松”。不论你是走在齐整的石磴上,还是攀登在窄小的危径上,不论你是在峰顶还是在峰麓,都有各种各样的松树扑入你的眼睛,它们有时长在稍为平坦的山坳里,郁郁葱葱,蔚然成林,有时长在悬崖峭壁上,傲然屹立,挺拔俊秀,一路看来,怡人眼目,悦人心情。
黄山松的三奇在于无松不奇,姿态万千。始信峰前有一颗“黑虎松”,可能是游客目力所及的最大的一颗松树,一搂抱不过,树冠直径有八、九米,树顶摩天,枝叶拂云,使人想起杜甫《古柏行》中“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的壮丽诗句。
在去排云亭的路边,见到一棵“团结松”,枝干粗壮,树冠巨大,奇在分支繁多,交错叠压,据说正好有五十六枝,导游解释说象征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团结。
玉屏楼前的“迎客松”最负威名,号称国宝。它一年四季都伸出热情的手臂,迎接着远方的来客。当你刚从“一线天”的艰难攀登中缓过一口气,看见“迎客松”,定会倍感亲切,平添登山的信心和勇气。当你在旁边的石头上坐下,“陪客松”又映入眼睛,如一位慈祥的老者,稳重而深沉,似乎在陪你聊天,消除你初登的疲劳。而当你歇足了体力继续攀登时,路旁的“送客松”又向你挥手告别,似乎在鼓励你:“勇敢点,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只是开始呵!”其它如蒲团松、凤凰松、卧龙松、棋盘松、探海松、连理松等,都各呈雄姿,尽展风采,为整个黄山增添了万般秀色,千种风情。
6        心锁
我们中国人历来游览山岳,除了欣赏风景外,多少总带些愿心的,或祈祷老人安康,或期盼儿女成才,或希望夫妻和睦,或祝愿事业日进,或期望早配佳偶,……这也是三山五岳香火旺盛的原因之一吧。然而黄山没有庙宇,游人无香火可烧,无法许愿。不知从那一年起,在黄山上兴起了一种“心愿锁”,与普通锁差不多,只是锁把要长一些,质地是铜的,黄灿灿的。十元一把,便将你的名字及登山日期镌刻在锁身,然后,你可以在心中默念你的心愿,将它锁在任何一个景点上,你的愿心便由黄山作证,定能实现。于是,在诸多的险要处,如莲花顶、清凉台等地,但见铜锁累累,相连相叠,成了黄山上一道独特的景观。而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千年连理松”的护栏上,锁子最多,大概有上千把。那是两棵并生松,枝繁叶茂,紧相依偎,真像一对情投意合的夫妻。可见人们都在追求美满的婚姻,希望爱情之树长青,希望与爱人永不分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丛林

Archiver|手机版|丛林穿行者 ( 粤ICP备18155597号 )  

GMT+8, 2024-6-3 22:41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