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丛林穿行者

 找回密码
 加入丛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6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投一票就多一片绿色”,请参入首届SEE生态奖评选!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0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4-1-16
经验
69 点
帖子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3-26 00:22: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守望家园行动开始,请驴友们关注和支持!
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中,五年如一日辛勤劳作的治沙志愿者们,今天需要你的支持!
诸多驴友2004年春天在那里捐种下的万株“绿色关爱者林”,也需要扩大和更多的保护!
可可西里志愿者共同参与的“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现在需要你的关注!
还有更多在艰苦努力的中国民间草根环保组织(NGO)需要你的点击!
作为普通环保志愿者中的一员,曾经动容于那些在风沙中艰难存活下来的小树和坚强的治沙志愿者,以及在为可可西里为环保倒下的战友,那些为保护长江源,怒江,金沙江,淮河,保卫森林和野生动物而付出很多的志愿者也应该进入我们的目光。
今天在此敬请你参加中国第一个民间本土环保奖――首届守望家园“SEE生态奖”从3月25日开始的公开首轮投票评选。
评选项目涉及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它将鼓励我们一起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共同承担起对生态保护的责任……。
在4月22日的“地球日”,我们的民间环保组织应该在和政府性环保项目的竞争中赢得关注,赢得所部分的生态奖。但这些需要你的支持!
我们衷心希望暂时不能投入到艰苦环保第一线的朋友们,都能用网上投票的方式来给予我们民间环保组织以最大支持。
请关注第8号候选项目:科尔沁源头的“沙漠绿色工程” (8号)
(科尔沁沙漠中将因你而多出一份绿色,让我们携手一起!)
请关注第25号候选项目:“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 (25号)
(穿过长江源头和可可西里的青藏铁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参加投票地址:http://news.sina.com.cn/pc/2005-03-24/27/1328.html
SEE生态奖的详细介绍,所有候选环保项目展示请见:
http://see.sina.com.cn/z/seeshwjy/index.html
为了节省大家选择时间,经过对先对全部130个参选项目(含政府性,学生社团和研究性项目)的分类筛选,现选择并推荐需要关注的其它18个非政府性民间草根环保组织的生态生态项目:
详细介绍及评论地址请见以下链接。我们每次投票可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支持去选择1-10个项目。
07号  北京废电池无害化处理项目 http://see.sina.com.cn/news/2005/0309/269.html
17号  可可西里反偷猎图片展及演讲 http://see.sina.com.cn/news/2005/0317/287.html
20号  生物降解固体水 http://see.sina.com.cn/news/2005/0317/289.html
21号  宽城千鹤山野生动物生态保护 http://see.sina.com.cn/news/2005/0317/288.html
55号  保护生态江河:怒江 http://see.sina.com.cn/news/2005/0322/319.html
56号  民间环保宣教的网络建设  http://see.sina.com.cn/news/2005/0322/329.html
67号  保护森林 反对APP圈地毁林 http://see.sina.com.cn/news/2005/0323/355.html
74号  可持续性荒漠化综合防治试点项目 http://see.sina.com.cn/news/2005/0322/327.html
80号  青海喇嘛闹拉神山传统的自然生态保护 http://see.sina.com.cn/news/2005/0322/331.html
82号  索加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生计共管规划 http://see.sina.com.cn/news/2005/0323/379.html
84号  青海社区天然林及野生动物保护 http://see.sina.com.cn/news/2005/0323/381.html
92号  河南拯救淮河希望工程 http://see.sina.com.cn/news/2005/0324/400.html
110号 萧亮中金沙江流域文化多样性研究与保护行动 http://see.sina.com.cn/news/2005/0323/354.html  
113号 保护世界级桂林岩溶  http://see.sina.com.cn/news/2005/0323/357.html
118号 “绿眼睛”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行动(组图)  http://see.sina.com.cn/z/seeshwjy/index.html
124号 普利藏文学校环保课程 http://see.sina.com.cn/news/2005/0324/393.html
125号 贵州古胜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 http://see.sina.com.cn/news/2005/0323/364.html
126号 陈法庆农民利用法律武器和公众支持推动环保事业
http://see.sina.com.cn/news/2005/0324/398.html
再次感谢所有支持并参加生态奖投票的朋友!(感谢并欢迎转载宣传)
(附二)
科尔沁源头的“沙漠绿色工程” 申报材料摘选
“沙漠绿色工程”是由苗玉坤发起并号召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共同参与的项目。沙漠所的工作人员都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绿色工程。中短期志愿者及季节性志愿者主要来源于社会各阶层的有识有志之士。项目以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彦汉镇的赤峰沙漠绿色工程研究所为科研基地。以位于科尔沁沙地西北部源头的10万亩沙化草原为治理作业区,以点带面进行综合性治理开发。力图用35年左右的时间逐步恢复科尔沁沙地源头的自然生态系统,阻止科尔沁沙地向西部继续扩张,从而遏制科尔沁沙地与浑善达克沙地的结合,并且缓和春秋两季危胁辽沈地区的沙尘暴,减少由此所造成的灾害和损失。
㈡ 献身与投入
  为了偿还人类历史上对大自然的欠债,老当益壮的苗玉坤曾走遍了小兴安岭南麓的草原和沙漠。1999年的植树节,他带着家人和同伴从一间完全废弃的土坯房开始,在外人难以想像的艰辛中,从巴彦尔灯展开了理想的图卷。在不被理解和地方排外的双重压力下,他的言行曾被认为是“痴人说梦”,并遇到过太多的磨难!没有房子就自己搭建起蒙古包,志愿者们安家落户治沙的决心从没有动摇。
  为了能承包沙漠和苗圃地,买断废弃的小学校,苗所长把全家的积蓄都拿了出来,连辽河油田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开始时常没有电、没有烧的、没有吃的、没电话,4个人拉一个犁当牛使……零下20多度的气温下,曾因没钱交电费,暖气被停,冻得大家根本睡不成觉,后来才有了烧煤的土锅炉。完全靠自己动手来建设,志愿者们才有了自己的家。
  2000年沙漠所成立,早出晚归、风餐露宿,当年志愿者就在沙地上种下了20万株小树。在干旱、大风、曝晒和冰冻的日子里,不是农人的志愿者们硬是开出六七十亩农田来种植,并尝试着搞各种养殖做副业,引进种活了多种优良牧草种和苗木新品种,试图完全自力更生,找到一条能以沙治沙的理想化道路。期间遭遇过许多的失败,但尝试依然在继续。
  理想主义者们很穷,沙漠所甚至常在存亡线上挣扎。每年高达十多万的费用要用于育苗治沙的各项开支和最多达40多位志愿者的生活开支,资金缺口近半。以致日常维持要靠苗玉坤等几个志愿者继续捐出自己的退休工资,以及一些高校和慈善组织的少量捐助。
  志愿者们的日子过得很窘困,他们个人没有收入,甚至还要家里支援。苗所长和老伴的月退休工资都有1000多元,可两个人工资卡中支出后的余额加起来还常不足百元。志愿者们曾经出去干活、修车;经常几顿不吃饭,经常全天(甚至连五一节)都是萝卜、白菜、土豆和咸菜,过节才可能有两个荤菜。曾有一个年三十,12位志愿者没回家,一挂鞭炮、两斤辣椒和三斤鱼,一双鞋袜都没条件买地过了个新年,初二就继续开始干活了……
  这里有过放弃了鱼米之乡的志愿者,有过靠打工挣足了路费才走来的志愿者。曾经许多大中专生看不到希望走了,也有人在对价值的怀疑中离开。2003年初沙漠所的发展再次陷入僵局,没有运转资金。最困难时只剩下最坚贞的志愿者坚守着信念,又是苗玉坤用家里的全部积蓄继续投入到造林和春耕生产上。志愿者们带有一种前仆后继式的悲壮,没有退却,决不逃避。专职的志愿者从各地的退休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到下岗职工,甚至地方的农牧民。如果不选择这里,他们完全可以在家里过上富裕或者“正常”的生活。金钱与地位、前程和事业都被抛开,甚至为理想献身还要割舍亲情以至爱情。
  每年春天,志愿者从各处找来甚至要买来树苗栽到沙里去,有时要连续几个通宵挑水浇灌树苗。2000年大旱,树死去十之八九,苗所长等大哭,但又接着种下新的小生命。树苗随后又被被大风吹走,被沙丘埋没……沙漠所苗圃的篱笆也曾被人扒去和践踏,历尽辛苦种上的几千棵小树曾被人拔掉或者偷伐,刚治理好的林地曾被人给圈占,2004年又是连续的干旱…… 屡败屡战需要何等的勇气和毅力。
  利用香港乐施会的资金,志愿者教社区的蒙古族老百姓种植人工牧草,买回能圈养的奶羊让他们喂养,指导每家也去种5亩树、8亩牧草和10亩沙障。志愿者明白要不能带动他们脱贫,沙化的矛盾将无法解决。
  5年的风雨历程下来,从考虑生存到规划发展,苗玉坤用尽了自己的所能。身体每况愈下。头发白了,牙掉完了,人瘦得厉害,他是用透支的生命换来沙漠中的点点绿色。为了治沙,两个孩子高考时,苗所长和老伴也都没在家,结果儿女都考得不理想。可儿子刚大专毕业,就曾跑来干了半年;女儿辞职后回来了,最后连找的对象也是志愿者。为了两岁多孩子的开销,女儿把长春家里住的房子都租给别人。2004年底苗玉坤才借镶牙之机回盘锦和家人一起过了个团圆年,这是5年中他第一次回家过年。
  有一位志愿者张洪生,夫妻双双下岗,生活本已难以为继,孩子读大学连学杂费都是借的。可5年来他克服重重困难在这里坚持着绿色理想。从单位病退的章大平,作了4年志愿者,累出了严重胃病,多次被送往医院仍在坚持,直至几次吐血和身体彻底垮了才回家休养。来自山东的志愿者连涛从建所之初一直投身其中,父母甚至曾以断绝关系来挽留他。可今天他已成为了能独当一面的志愿者,2004年还在沙漠所与一位当地女孩结婚定了居。是绿色事业成就了他们的婚姻,他们的婚姻也继续着环保事业的开展!
  现实中志愿者们是平凡和弱小的,可他们勇于为理想献身的精神是强大的,演绎着一种社会上所稀缺的志愿者文化。5年中有着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许多人关注着科尔沁的沙漠绿色工程。春季植树的时候,会有各地的志愿者前来帮着种树。人多时甚至要打地铺和睡在车上。也有人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节衣缩食,把省下的钱捐献给绿色工程事业。兰州的一位退休工人陈丽清以及北京的柳欣女士,她们每个月或每个季度向绿色工程捐款;还有诸多环保志愿者、组织以至网友的捐助和宣传……这些,都在支撑着绿色工程的发展。
  通过沙漠所这个民间理想主义者的环保团队,至今已有40余万资金投入到10万亩沙漠绿色工程中去了。科尔沁沙地源头的荒漠化治理能取得如此显著的进展,与所有热爱环保人士的支持不可分割。假如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沙漠所的今天。
11. 目前已经取得的项目效果:
  2005年3月20日,研究所将度过她的五周岁生日。通过几年来艰苦卓绝的治沙工作以及志愿者工作的深入开展,沙漠绿色工程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理解与支持。沙漠所克服种种困难,在沙地治理开发、社会环保宣传和环境教育、社区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效。
  ①累计引进、改良和开发了适用于中国北方牧业地区以及半农半牧业地区沙地治理开发和农牧区生产经营方式转型的乔木、灌木、饲草品种达二十余种,并在当地广泛推广。
  ②在科尔沁沙地源头已累计种植以杨树、柳树、松树、榆树等为主的乔木300余万株;种植以蒙古岩黄蓍(当地俗称“踏榔”)、柠条(“锦鸡儿”)、黄柳、白柠条、沙棘等为主的沙生灌木1000余万株,综合沙地治理面积达1万亩。
  ③几年来,沙漠绿色工程及其志愿者无私奉献的事迹已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辽宁卫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内蒙古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绿色时报》、《今日商报》、《城市导报》、《内蒙古日报》、《辽河石油画报》、《大庆日报》、《赤峰日报》、《环境》等诸多媒体进行过详实的报道。《内蒙古行知书》、《藏羚羊内蒙古》等书籍及国内诸多环保、公益、户外网站也对沙漠所志愿者工作给予了宣传介绍。在社会上广泛引起了对防沙治沙和环境保护的关注,推动了社会志愿者参与环保等公益事业,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2000年苗玉坤也获得内蒙古唯一的“保护母亲河先进个人提名”。
  ④自从沙漠所筹建以来,每年五一、十一长假和暑假期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各阶层的志愿者和大学生来所考察访问,并在当地社区开展防沙治沙、草原保护、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等各种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沙漠所与许多高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接待过复旦大学、上海医大、上海交大、上海师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北京科大、南京理工大、南京林大、南京农大、浙江大学、重庆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辽宁师大、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师生几千人次,并与其中的复旦大学、赤峰师专、辽宁师范等高校共同挂牌建立了“大学生暑期绿色营基地”和“教学、科研、实习、试验基地”,成为各高校的定点校外教育基地。 莘莘学子与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着沙漠绿色工程事业的发展,沙漠所与各高校共同完成了《绿色银行计划》、《粗放型牧业管理的弊端》、《可持续发展之路》、《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关于青年志愿者文化》、《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赤峰市水热梯度下不同类型植被概况及巴林右旗干旱草原现状分析》等多个课题。
  ⑤2002年4月至2004年9月,沙漠所与香港乐施会合作并完成了为期29个月的“内蒙古赤峰市社区为本防治沙漠化项目”。该项目是香港乐施会资助、由沙漠所负责管理运作的一个支持受沙漠化影响的社区抵抗环境灾害入侵(主要是防治沙漠化)并脱贫致富的生态扶贫项目。
  ⑥沙漠所先后多次接受国内知名高校的邀请,到各地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和环境教育活动,加大了环保宣传的范围和力度,成效显然。
  ⑦到2004年年底为止,沙漠所组织志愿者开展过百余次的各类义务环保行动,累计共有两千多人次的志愿者参与到其中。志愿者们还种植下了“老红军林”、“复旦大学林”、“绿色关爱者林”和“赤峰市国税局税务林”等一系列公益林。
  ⑧沙漠所每年都受到国内甚至是国外诸多有关环境议题的重要会议和论坛的邀请(如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国大会、中国灾害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中国环境论坛、中韩荒漠化会议等等)并积极参与其中,和与会的各方代表共同讨论环境问题,为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尽心尽力。
  ⑨沙漠所一直致力于探索“以所养所、以沙治沙”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直努力实践着钱学森钱老在1984年提出的“知识密集型的沙产业、草产业”的理念和发展思路。2004年3月,沙漠所加入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并成为该协会的科学实验示范基地。
(附三)
“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 申报材料摘选
绿色江河是一个只有4名工作人员的民间环境保护组织,从1995年开始“保护长江源,爱我大自然”活动开始,从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建设到藏羚羊种群数量调查,再到藏羚羊迁徙保护、青藏线垃圾调查、长江源生态人类学调查、水资源调查、唐古拉山乡畜牧业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调查、保护藏羚羊过公路“红绿灯计划”等几乎所有项目的实施中,绿色江河通过运用有效的志愿者机制,调动了志愿者的广泛参与,为当地社区的生态保护作出了贡献。
绿色江河会长杨欣20多次进入江源考察、探险, 18年来亲眼目睹了长江源生态环境恶化过程,是索南达杰与18名偷猎者枪战直至牺牲还紧握着枪的雕塑般形象,激励杨欣放弃探险和摄影,开始倡导和实施“保护长江源,爱我大自然”项目并通过募集捐款和义卖书的形式开始致力于长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多年来,绿色江河是惟一坚持在当地工作的民间环保组织,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及其有限的经费条件下,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可以忍受住高原上常人无法忍受的艰难与困苦,抗住海拔4500米风雪中的寒冷,或徒步或搭乘过路的顺风卡车坚持进行调查。保护站因经费不足燃料短缺,柴油锅炉不能启动,志愿者捡拾荒野中的野驴粪取暖、做饭,坚守在零下40摄氏度中的屹立于无人区的保护站。2002年11月30日,志愿者冯勇因捡拾垃圾和观察野生动物发生意外而牺牲,12月的志愿者没有因此退却,项目继续进行。正是这40多批、300多名志愿者(包括大学生志愿者)的不懈努力,我们掌握了藏羚羊栖息和迁徙的规律,为藏羚羊保护的实施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我们努力工作。作为社会公民,我们有责任关注我们周围的环境和正在发生的事件,在青藏铁路建设被世界关注的同时它也同样纳入了我们的视野中。作为青藏铁路沿线惟一的民间环保组织就更应该承担起当地环境保护的工作。
② 献身与投入
  绿色江河是惟一针对青藏铁路环境保护问题而开展工作的民间组织,是惟一在青藏铁路施工前后持续进行野生动物科学调查的组织,是惟一掌握藏羚羊等野生动物在青藏公路两侧分布和迁徙数据的组织,也是目前掌握藏羚羊在该地区栖息、迁徙资料最多的组织,也是惟一开展青藏沿线垃圾调查,惟一开展长江源生态人类学调查的组织。绿色江河通过志愿者机制,充分调动和整合了社会各种资源,专业人士的参加确保了调查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运用有效的志愿者和宣传机制,使项目得到顺利开展并引起社会关注,实现了多方参与。从一开始实施,项目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志愿者和社会媒体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保护活动的开展中。这些志愿者来自广泛的地域和社会阶层,众多志愿者的参与使得项目得以顺利进行,从而推动了长江源地区的政府决策生态保护的实施。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志愿者依靠简陋的装备,从最基础的数据调查着手,把调查结果和整改建议以最快的速度交给政府职能部门以及青藏铁路的设计、施工企业。在没有执法权的情况下,为了野生动物迁徙,从冒着生命危险强行拦车到为动物安装红绿灯,这在中国首开先河。表明了人类对待动物的鲜明态度,对整个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建设者及其司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这一消息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并有300多家网站转载,在社会上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政府没有投入资金的情况下,项目依靠社会捐助和绿色江河书籍义卖,保证了该项目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11.目前已经取得的项目效果:
  (1)保护站功能扩展方面:迄今为止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成为这一地区生态保护的基地。保护站在协助政府野生动物保护、科学家生态考察的同时,也成为一个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每年有上万人观看展览,做到了一站多用;我们组织的科学考察把高深的论文转换成科学普及,通过媒体对大众进行宣传。通过保护站的持续运转,从资金筹集、科学考察、保护站建设和管理等多方面,探索出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民间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
  (2)野生动物保护方面:从2001年开始,以保护站为基地,绿色江河组织志愿者历时4年,总次数139次、1500多组的野生动物调查,获得迄今为止该地区最详细和最全面的藏羚羊种群的唯一记录,成为科学决策的数据基础,通过为藏羚羊清理迁徙路障、青藏公路拦车等方式,多次协助迁徙中的藏羚羊通过铁路和公路,并在青藏公路上设置了中国第一个野生动物通道临时红绿灯,仅在2004年,就协助2000多只藏羚羊顺利迁徙,使藏羚羊的保护更为人性化。
  (3)志愿者机制方面:从2001年开始,绿色江河启动志愿者机制,组织志愿者完成了《藏羚羊种群数量调查及迁徙保护》、《青藏铁路沿线的垃圾情况调查》、《长江源生态人类学调查》、《长江源唐古拉乡畜牧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调查》等报告,并报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青藏铁路总指挥部等单位,得到部分采纳实施。
  (4)与政府互动方面: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关系,在科学数据基础上提出的建议得到政府及青藏铁路建设单位的回复:《关于感谢绿色江河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所做贡献的函》(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10月29日)。《关于确保藏羚羊顺利迁徙的通知》(青藏铁路总指挥部,2003年6月12日);《青藏铁路总指挥部证明》(青藏铁路总指挥部,2003年9月13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作出了《对青藏公路铁路沿线居民点垃圾收运处置的建议和唐古拉山乡垃圾综合治理报告》的复函。由于绿色江河提交的报告数据真实、科学且其针对青藏铁路工程提出的建议具有实用性,这些建议都很快被有关部门重视和采纳。
  (5)国家环保总局等政府部门在对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全段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检查时,特别邀请绿色江河会长杨欣作为专家参与检查,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大型工程的环保工作检查中邀请民间组织人士作为专家参加。
  (6)该项目所做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与支持.获得2000年第四届地球奖;2001年福特汽车环保奖自然保护类一等奖;2003年第二届"母亲河奖";2004年福特汽车环保奖自然保护类三等奖;2004年“鄂而多斯环保志愿服务与生态建设大奖”。这些奖项是对该项目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促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5 16:23:16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年度活动
17 次
活动
430 次
红花
17 朵
注册时间
2003-7-17
经验
16802 点
帖子
19102
沙发
发表于 2005-3-26 05:52:56 |只看该作者

“投一票就多一片绿色”,请参入首届SEE生态奖评选!

已经投票!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群众的呼声还是很重要的!
有神奇的力量指引我的方向。
这种事情在我的生活中经常发生。
我从每次经历中得到成长。
成长是安全的。
我相信宇宙。我有胆量。我是独立的。
嗡嘛呢叭咪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年度活动
0 次
活动
0 次
红花
0 朵
注册时间
2004-1-16
经验
69 点
帖子
6
躺椅
发表于 2005-4-14 19:22:51 |只看该作者
祝贺绿色沙漠工程入围大奖!
中国首届SEE生态奖评选中,由我们环保志愿者所申报,并被诸多朋友们用在线投票等方式全力支持的"沙漠绿色工程"。
在第一轮网上评选中,成为130个官方和民间环保申报项目里得票最多的一个项目。4月2日“SEE生态奖”组委会将网上投票进入前60名的项目提交专家委员会评选。目前主办方阿拉善生态协会及其专家组最终
确定了包括九个大奖、26个滋根奖共35个入围项目名单。其中属于我们大家的“沙漠绿色工程”顺利入围大奖。
内蒙古的志愿者们已接到主办方传真来的邀请函,将会参加4月21日晚上举行的最后评选和4月22日的颁奖活动!4月5日开始“SEE生态奖”组委会组织有关专家赴九个获大奖的项目地进行实地考察、评估。
4月9日评估组来到巴彦尔灯以后,正好赶上了沙尘暴,所有人对沙漠化有了更真切的感触。
他们先是和沙漠所里的志愿者随便唠唠嗑,了解研究所五年来的发展历程等,下午苗所长等志愿者和评审单位特邀的制片人去了
附近沙地拍了相应的实景。4月10日一整天又去了志愿者主要的沙地作业区及作业区附近的村子,考察沙地治理成果等。并去村里
入户了解乐施会项目等相关情况,以及村民与志愿者们的关系。
虽然志愿者事先并没有和村里沟通过评估的事情。村民们都说沙漠所的志愿者们这几年为咱们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接待上,沙漠所没有对评估组进行任何特殊性接待。就和往日差不多,评估组和志愿者一起吃一起睡,一起去沙地去村里。
志愿者们并没有表现得多么热切地想得这个奖!反而是很平和平静的对待评估这件事情!更像是接待坐客访友的。
苗所长和连涛等志愿者非常平实地向他们介绍所有的情况。沙漠所的志愿者和评估人员的关系相处得融洽和谐,他们也被志
愿者们的真诚和实际行动所感染!也被他们的治沙成果所震憾!评估以外的闲暇时间里,志愿者们还与评估专家共同探讨了
许多与当前生态状况以及环境保护领域相关话题。两天多的考察评估下来,志愿者们和评估人员打成一片,也交上了朋友。评估组的老李编导(制片人)和苗所长也特谈得来!
甚至有意向要发动社会资源为沙漠所捐助一辆吉普车呢!作为独立制片人他还要再来以沙漠所为主题拍摄记录片。由各地驴友和志愿者在2004年共同捐种下的“绿色关爱者林”及春季短期造林志愿者招募工作,也将在今年五一前夕继续进行下去
(详见具体说明)。最后再次衷心感谢所有投票支持或用实际行动援助内蒙古赤峰沙漠所志愿者的朋友们!
是我们的关注和支持让绿色志愿者们及其事业有了希望。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年度活动
2 次
活动
138 次
红花
5 朵
注册时间
2003-10-14
经验
2115 点
帖子
2552
板凳
发表于 2005-4-14 19:30:45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在纯净的天空下歌唱,在自己的音乐中舞蹈.... 没事, 就往丛林的水桶里灌水!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丛林

Archiver|手机版|丛林穿行者 ( 粤ICP备18155597号 )  

GMT+8, 2024-6-16 22:03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