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丛林穿行者

 找回密码
 加入丛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1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 把 青 春 献 给 你-------178/ [复制链接]

Rank: 5Rank: 5

年度活动
2 次
活动
232 次
红花
10 朵
注册时间
2003-7-31
经验
3908 点
帖子
666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7-12 17:51:46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上篇)
    8点,大家陆续来到梅林检查站旁的大巴站,其中音响师、浪子(浪子这个人很久没见了,大快乐说是被川黔线给摧残的,大家哈哈大笑。我等仔细一想:参加川黔线的一帮人,除曹队仍活跃外,其他人确实是缘吝一面,是否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徒步深圳空惆怅?好,这个按下不表)突然出现,让我喜出望外。多衣、比尔盖世在检查站大厅等,怕有人走到那里去以便堵截,但其他队员在我召集贴上一堆定语的限制下顺利集中到大巴站,让这两人空手而归,哈哈哈哈,在此大笑四声,自我感觉胜过诸葛之亮。背包里还放着一把假冒丛林王,除了当负重外,心理上的感觉赛过关云之长。
    8:35出发,从丰泽湖山庄进山。大家一路狂奔-----也有人说是慢奔------越过了一个又一个山头。这些山头都不高,上坡也就十分钟左右。在最前面开路的人很辛苦,这条路估计有两个星期没走过,小道上结满了蜘蛛网,站在网中央的是硕大无比的花蜘蛛,需要不停地把蜘蛛网扫开。不知是谁说:“蜘蛛网这么多,一定没有劫匪。”这个见解,高!实在是高。因为包含着以下几个三段论:
大前提:凡是身高在1.3米以上的动物走这条道,均会损坏蜘蛛网。
小前提:现在蜘蛛网没有损坏。
结论1:没有身高在1.3米以上的动物走这条道。
大前提:成人是身高在1.3米以上的动物
小前提(结论1):没有身高在1.3米以上的动物走这条道。
结论2:没有成人走这条道。
大前提:劫匪是成人。
小前提(结论2):没有成人走这条道。
结论三:没有劫匪走这条道。
    说话的这位爷在电光火石之间迅速进行以上推理,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实现了认识的两次飞跃,得到的结论,为本次活动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让所有人轻装上阵,起到了“丢下包袱、开动机器”的作用,善莫大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程,除了数不清的蜘蛛外,连鬼都没见到一个。充分说明了这位爷已不仅仅是聪明这个层次了,完全可以上升到智慧这个高度。可惜说这话时,我正被背包里过多的重物所压迫,听到后,虽如醍醐灌顶、当头棒喝,但未及分辨,后来一直引为憾事。
    新人ZERO,被大快乐称为是衣着最少的MM(大家不要想歪了,其实也就是短裤热裙,裸露双肩而已),有着对户外活动的独立见解,对皮鞋(即多衣同志)经常走在队伍的前锋感到不理解,加上其他的一些行为,认为皮鞋的户外理念不正确,声称要对皮鞋进行帮助教育。于是,大快乐就给她起了个别名,叫书记,专门做思想工作的那种,后来不知道怎么变成“地塞米松”,一种药品的名称。皮鞋估计自由散漫惯了,突然听说要被教育,可能产生了抗拒心理。这里,是否因皮鞋产生抗拒心理,而使zero变得象药品呢?最终因两人在体力上有差距,这场教育活动不了了之。其实,两人因体力差距而导致教育与被教育,却同样因体力差距而终止,真是二律背反啊。走到龙岗罗湖1号界碑时,我看到zero坐在地上,说鞋小。其实正确的认识应该是脚肿,导致鞋显得小。人生中,往往你选择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事物就有不同看法,最后得到不同结论。我这次组织这个活动,主要就是想带大家从不同角度观察深圳,如大小梧桐、弘法寺、市区建筑,布吉全景等。比如我们爬梧桐,无论从哪条线上山,都不能有今天这样的角度:整个梧桐如巴掌大一块。也正应了一句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到市区,平时你可能在其中的一间写字楼里营营碌碌,但你站在山顶上,你可能会觉得人、包括地王很渺小,这种因海拔所带来的人生高度感,应该是爬山的乐趣之一。而且,因人的不同看法,会形成不同的人生观,上升到国家角度,就会构成不同的意识形态。话又扯远了,zero后来因脚大或鞋小,只能穿袜子(野猫提供了厚袜一双,特此说明)下山,着实让我捏一把汗。以至于后来我对着对讲机大喊:你们把她鞋子后面割开,做成拖鞋!!!zero这么有性格的同志,我喜欢,以后你多参加活动吧。
(下篇)
    中午吃饭很早,地点离最高点鸡公头约有20分钟的路程,从11点10分左右开始,11点40结束。瑞雪、欢欢和海洋突然提出说要开家长会,要三点钟前下到清水河。老实说,这个要求打乱了我的阵脚,经过讨论,决定:
1、        我将带三人下山到清水河,再回到鸡公头(即往返)
2、        大快乐等仍在鸡公头等我,并可欣赏无敌风景;等我回来后再走回梅林关或银湖,因为全程不晒,风大。
3、        怕返程只有我一个,皮鞋,节彼南山也随我往返;
4、        要所有队员同时下到清水河已不可能,因为只有我一个人走过全程,而路上分岔多,速度肯定慢;
    出发后,野猫、比尔盖世带了几个MM也跟来了,也准备下撤到清水河。其中有ZERO,我想,她随我下撤,应该比等我们回来再走到梅林关或银湖要近,更能节省体力,所以没反对。这样,出发的人共13个,我这里前队4个(我、瑞雪、欢欢和海洋),后队9个(皮鞋、开山刀、野猫、比尔盖世、提拉米舒、糖糖、丰色子、林子、ZERO,节彼南山),之间用对讲机联系。节彼南山后来加入后队,皮鞋在认明最后一个分岔口便等后队。前队下撤路线为过鸡公头,依次走过龙岗罗湖的2-5号碑,并下撤到山脚下的鸡公山隧道工地。其中,在下一个大坡后右侧有一土路(约3米宽、人工修成),往上走到头即为最后一个分岔口。前队过此分岔后,沿无名小路于1点40分左右到工地。然后走出即清水河的“鸡场耕作口”。一路基本尽全力奔跑,迎面撞上蜘蛛网无数。
    后队情况从对讲机中得知。皮鞋在最后一个岔路口等齐人后,此时我正在山脚工地。得知ZERO不能穿鞋后,我建议皮鞋带后队从土路下山,这样避免走无名小路可能带来迷路风险。最后,后队沿土路安全下撤到小关关外。
    中部山系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可沿着各种不同的线路走到不同位置。但一定不会发生迷路。沿鸡公头向东,可能只有我走的这条路才能下撤到特区内。在诸多三岔路口时,往往是向左走就到布吉,往右即是清水河。 “讨论”出的四点意见也是在写本文时来才整理出来的,当时讨论过程比较混乱,但我写出来,为的是向大家反映一个力求真实的过程。实际上,送3人到山下后,我精神立刻松弛下来,不敢面对刚走过的道路再去走一遍。自己决定往返,是不现实的。此时,皮鞋还帮我做了一个决定:通知大快乐,告诉前队不返回了,让大快乐等12人自行决定从银湖或梅林下撤。
    每次活动我都喜欢总结一下自己不足的地方,事实上,一方面,我脸皮厚,敢于讲自己这些不够的地方;另一方面,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有些地方是很有提高:如第一次组织活动,5月4日,准备从水厂上七娘到东冲,连天气预报都没看,结果被大雨浇回;到7月6日夜行梅林水库,深港两地气象台预报有雨,我认为没雨,结果那晚没有下雨。
(后记)
“这不是一篇思想笔记,大家读了就读了,不必引申和联想。不能完全相信内容都是真实的,记忆象是一块被虫子啄了许多洞的木头,只好补了许多腻子;而且,每个人面对自己和自己历史的时候,都有一种本能的胆怯和躲闪。孔子是这样,鲁迅是这样,天雷地火也不例外。但修补漏洞的态度和感情是真实的。当我们面前站着一个真实修补的人,我们离真实就不远了。起码,修补是真实的。”这是刘震云为冯小刚《我把青春献给你》所做序言中之一段。昨天晚上FB时,有人(小林还是飞燕)说我比LP大很多,我听后一惊:我很老了么?同行的山友,莫非我已把青春献给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14 9:22:12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通讯基本靠吼,防寒基本靠抖,开路基本靠手,FB基本靠酒,迷路就往回走,登顶基本没有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

年度活动
2 次
活动
232 次
红花
10 朵
注册时间
2003-7-31
经验
3908 点
帖子
6664
沙发
发表于 2004-7-14 17:23:59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丛林野猫在2004-7-13 15:20:58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提拉在2004-7-13 13:48:51的发言:
谢谢野猫GG一直送ZERO和我到山下,还有你提供的袜子,THANKS!
本猫做了件好事,还被领队记在了别人的名下,委屈啊.
[/quote]
已更改.我是通过对讲机知道的,
估计ZERO的鞋不小,是提拉米舒的鞋小
通讯基本靠吼,防寒基本靠抖,开路基本靠手,FB基本靠酒,迷路就往回走,登顶基本没有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丛林

Archiver|手机版|丛林穿行者 ( 粤ICP备18155597号 )  

GMT+8, 2024-6-15 18:23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