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1 根据google地球手绘的地图,只需画最简单的线路图,特别地方的标注上座标,在实际行走的时候用随身携带的GPS确认是否走对。很管用,在看不清目标体的时候仍能行走下去
PP 2 S244省道边,雪洞村旁边的小河,雨水下河水丰满,是的,浑浊的黄水。你会想,什么样的山体会流下这如山之血般的水呢?
PP3 很多年以前,这条小河也像这样流淌,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躯体在慢慢浸透着泥沙,它不知道为什么。也许它永远也不会知道了,因为故事的源头在很远的地方,在海拔1000米的高处
PP4 这是什么,河流吗?不是的,是山沟,沟里积满黄色的泥沙。说实话,穿越这么多千米山,这种山景是头一次见到。
PP5 雨雾天,方向难辨,幸好有该死的GPS和手绘地图。中间在山沟穿了下,因为水流较多,只好走坡壁的泥土路。不太轻松的穿越好,走到了大片的山体的创伤里。是的,是大片山体的创伤里。漫天的雨雾中,行走在泥泞的路面,心无语
PP6 生命总是在意料之外的地方出现。人类大手犁过的山体上,迎着漫天飞舞的雨雾抽展出嫩绿的松叶。俯身拍照的时候,小小地感动了一下
PP7 宽大的路面上有清晰的车辙,想象不出如此山高雨雾之地会有频繁的车流
PP8 山沟对面,被剥了皮的山体森然而立。
PP9 沿着山体壁开凿出的山路前进。山沟的那边有几处工地房子,一阵喧杂中探出来几个人,好奇地看着我
PP10 山沟对面的山体,整个山体被剥了大半,雨雾环绕中,山的尊严一丝尚存。沿着那个方向往后,另一座超级大山傲然而立,她就是云髻山1450,号称珠三角最高峰
PP11 沿泥泞的路面往上走,山雾越飘越大,遮住了山的脸。雾是山的面纱,也许她真的不想让人类这个刽子手看到自己的创作后得意的神情吧
PP12 雾大,方向极不容易辨认,手绘地图的地标来自goole地球,并不太精确。对着手机GPS的数据,周身雾气,知道目标距我直线距离不超过1公里,硬是不知道具体的方向
PP13 试了几个方向,在前方一片雨雾中终于看到了她若隐若现的身影,无数条蜿蜒的红色泥土路长蛇般附身而上。说句心理话,还真得感谢这些路,沿路而上,红色的路面
PP14 近山顶,想看看对面山沟的山有没有扯下她的面纱,很遗憾,她隐在雨雾里,绝望地
PP15 伤疤峰,就叫她伤疤峰吧。峰顶,是枯黄的山草。其实,山顶周围很近的地方就是被挖掘的山体。人类只要再“努力”一点点,这里就同样是黄土裸露了手机GPS显示海拔1205,考虑到误差,应该是1200左右
PP16 山顶风却没有想象的大,不过在细雨的阴凉中还是让人很不爽。匆匆拍了几张登顶“证据”照吧
PP17 山有山的痛,但我也有我的追求,所以对于登顶我是满意的,做了个庆祝的动作
PP18 桔红色的雨衣躺在身后,呵呵,今天终于会穿这件花哨的雨衣了,不容易了。穿越途中还是很好完成挡雨的工作
PP19 山顶一条光秃的带,不是防火带,怀疑是人干的好事
PP20 下午5点登顶,5点15下山。天色有点暗,尽管明白沿着路走定能走到山下,但还是担心——担心满山的路不太好找
PP21 还好,沿泥土路走,遇到一处工地房子,总了下路,说是有路下新丰县,去雪洞村的话走左边道。费了点小周折,中间突到一片废弃路上,但还好,终于找到这条宽大的泥土路,估摸是朝雪洞方向的。鲜红的泥土路,车辙累累
PP22 到了,山路接上另一条山路。是的,正午上山是,看到主道左边有条上山的水泥道,犹豫了下没有选,其它这就是Y916道,也即是雪洞方向的村道。谁也想不到这条看似岔道的东东其实是Y916的真身呢?有路碑为证
PP23 夜色中沿Y916道朝S244省道走,3公里处,接上S244省道。
PP24 吃了个盒饭,又沿S244朝北方向走了约3公里,到达黄祭镇,夜宿镇上旅馆。设施很不错,50块一晚。CCTV6在放一个什么《飞屋环游记》,讲一个老头,在老伴去世后,决定完成老伴的愿望,把屋子绑满气球向仙境瀑布飞去。画面做的不错
PP25 今天的目标是鸡怎石1025。海拔不高,而西草村的海拔就已经有600多米了,实际相对高度只有400米左右,相对比较容易。今天天气稍好点,雾显得不那么浓了。根据手绘地图沿田间泥土路走,田间的藤架
PP26 本以为顺利无比的穿越却因为一处陡坡而险象环生,200米相对高度,80度以上的坡,还有湿滑的波面,如果不是以前曾多次有攀登陡坡的经验,真难想象上得了这个山头顶。穿越艰辛,没有留下PP,很是遗憾。山头顶海拔900多米,此时雾所散开,看到了对面一座不太高的屏障,那才是主峰。幸运地,也看到了山头顶有山峖直接连着主峰,走了几步,一条小径从下面穿上来。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上峰顶的路
PP27 走上主峰脊线,此时视野开阔,方向也很容易判断。应该是脊线上的户外标识布,此处不久前刚经历一场大火
PP28 继续沿脊线穿越,有还算清晰的山径,径边大火过后的痕迹
PP29 这个就是脊线山头顶,青绿的嫩草,利益于不久前的大火,把原来的大植物都烧光了,这些微小的植物有了露脸的机会
平坦的脊线,嫩草迎雾而起,生命不息
PP30 到了脊线顶,测了下海拔,1024,看来不是最高点。继续沿脊线穿越,脊线上有不太明显的小径。一路上小径沿脊线左拐右拐,幽郁无比。到了最高点,掏出GPS一测,好家伙,1083!差去误差,就算1075吧。这可比地图上标注的1075高了许多
PP31 显示1083.可惜座标看的不太清
PP32 山头顶在一片树木环绕中,没有通常这个海拔高度的开阔视野。雾已散去,心情还不错
PP33 通常在千米山的山顶,有两件事是少不了的—— 一是测量高点的海拔和座标,二就是现在,拍照。这是对自己千辛万苦穿越成功后的奖赏
PP34 时间很紧,因为要赶回深圳,返回途中看到的另一条支脊
PP35 返回途中。说实话,鸡怎石最后的脊线穿越是比较令人意外的,不仅因为她实际的海拔最终定格在1075左右,也因为穿越途中猛然由光秃秃的脊线转到幽深的林径,让人仿佛时光错乱
PP36 最后沿着陡坡山头顶的山峖部看到的小径返回。预先想到此小径可以回到山脚,但没想到小径这么荒芜,长满草,很多地方只留下一个印迹,有点像猪母髻1052的下山小径。下至山脚,村民做的“山门”
PP37 山脚田地无数的藤架,人类的成果。真想象不出,仅仅几十分钟前,我还在那长满遮天树木的脊线上穿行。无论如何,一瞬变幻一景,在有限的生命里经历更多的雄奇险峻,也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吧。(照片文字完)| 欢迎光临 丛林穿行者 (http://www.bushwalker.net/)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