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马 发表于 2005-1-2 05:13:07

黔东南行

郞德苗寨,很商业化的苗寨。
路上的苗家女子基本上都穿着黑衣,斜襟褂,围着绣着花的围裙,最特色的是头上用梳子盘着头发,可是在正前方戴着很大的绢花,粉红的居多,年龄大点的则把花别在侧部,甚至有前边、两边都插着大花的。远远地就能看到她们的身影,美原来可以这样嚣张的。
从凯里坐去雷山方向的车,在郞德下车,从路口往山里方向行,步行约20分钟,拐到一被山劈开的路口,转进去,就看到了郞德上寨。郞德上寨位于一山谷间,整个寨子从高到低依山而倚,全是杉木吊脚楼,寨子不大。寨前有条小河,寨门左手处有一株大的枇杷树,这与黔东南各处所见到的大榕树不同。
走到寨门,就听到芦笙声,我迅速跑进寨子往右拐,一个卵石平铺的芦笙场就在眼前,而地上的图案据说是模仿古代铜鼓上的十二道太阳光芒砌成。一群苗族姑娘在跳盛装苗舞,原来在为一个旅行团表演,表演普通,但我觉得她们的服饰实在是漂亮。突然,一群着青衣长衫的汉子从寨子的几个入口突然涌到场内,整个芦笙场都被青色笼罩,他们在场内缓慢行进,却都面无表情,但持续的时间非常短,我拍完照定睛来看时,突然那伙男子全都四面散了,速度极快,象瞬间从地面上消失般。这里的表演都算是工作,可能算挣工份,因为看见散场的时候每个人都领个指牌,连小孩子都不例外。
一群盛装的苗族妇女提着竹篮围着我,兜售她们的手工制品,我收心不敢乱看,生怕会有失偏颇,得罪了彼此。盛装的苗家小姑娘真是好看极了,里面有个小姑娘,非常大方让我拍照,颇有杨门女将的风采。而相当多的孩子起初都躲着镜头,不过在看到相机里有头像,都好奇地涌上前来瞅,也就让我拍了。嗯,尽管郞德已经很商业化了,但这里的小孩子依然纯朴可爱。
沿着寨子里的卵石路一个人瞎转,整个寨子里非常静谧,全然没有刚才表演的那个热闹劲好象大家都人间蒸发了似的。转了两圈,被一老太拉到她家里看宝贝,好象都是些机制的包包、手机袋之类的玩艺,很坚决地表示不买。而吊脚楼的窗台上一姑娘露出脸来张扬她的银项圈,我没有兴趣,却觉得那画面很美,但姑娘很快就缩回去了。
现在是冬天,可是树木仍然郁葱,而一些叶子还有些零星红、黄的色彩间隔着,与寨子的青瓦黑木吊脚楼很是和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3 2:37:40编辑过]

鬼马 发表于 2005-1-2 05:26:07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121251688399.jpg

鬼马 发表于 2005-1-2 05:40:02

最漂亮的苗家小姑娘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121304769886.jpg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121321537525.jpg
很有杨家女将风范的小姑娘,我最喜欢!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121343574981.jpg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121364626020.jpg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121384595850.jpg
看她笑得真可爱!

鬼马 发表于 2005-1-2 05:54:25


表情淡漠的苗族老者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121443317482.jpg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121473821279.jpg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121492828596.jpg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121494919859.jpg
日常的苗家女子着装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12153142261.jpg
成年苗家女子的盛装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121542272439.jpg

鬼马 发表于 2005-1-2 07:33:22

西江千户苗寨,世界上最大的苗族村寨。
从雷山转车去西江千户苗寨,大约2个小时,基本上是盘山公路,不时有苗家吊脚楼的村寨镶嵌其中,偶尔还见成片的梯田,在阳光的照耀下,水波鳞闪。西江大得有些令我意外,行至高处是山寨入口,远远就能望见整个西江,寨子座落在两个山头,依山逐级而建,远远看上去千层叠致,四面让青山环围着,一条小小的河在寨子中间绕着。到时,太阳接近落暮,吊脚楼的木板壁在夕阳照射下呈现出金黄色的光,与背后的山很亲密地互相依偎着。而寨子的某处不时有炊烟从飞檐的黑瓦处升起,如同披了一层纱,整个西江给我非常孤立的感觉,在清冷的风中茕茕孑立。
在街口的邮政招待所住下,往下包。出来,碰到成都男孩,结伴去爬吊脚楼,转圈,沿着曲曲折折的小街行,都是石板小路,从左到右,偌大的村落十分宁静,只有几个铺子零散地开着,却没有一个顾客。在寨子里头,可以看到屋瓦是层层叠叠地铺排开来,鱼鳞一般的,飞檐之间可见芭蕉叶等错落点缀在曲折盘旋的小道间,很多的吊脚楼底层都是整 齐的石头砌筑而成,上面两层都都是棕黑色的木板。听男孩子讲,前几天寨子里每天都有结婚的,甚至有抢亲,我直遗憾自己来得太晚。
晚上一个人到河对岸的路上晃悠,在巷子深处无所事事地走,被一家苗民邀去家里坐,然后是一同吃晚餐,这家苗民可能是寨里蛮穷的,因为我的到来,特意炒了两个鸡蛋,然后放在铝锅里,加大白菜炖来吃。旁边摆一碟子辣椒,用来醮着吃,这是整个贵州的一大特色。才想起来,这是今天的第一顿。天完全黑下来,母女俩送我过河,偶见寨子里灯泡层层闪着,也有狗吠声。却见半边月亮很亮,而另半边零散的星星也是亮得很,想着明天应该是个好天气。回到招待所躺下,静寂得有些可怕,睡不太好。
早上七点起,天黑得要命。而且雾气极大,有些细雨丝飘着,地上都是湿的。再慢慢地转吊脚楼,看淡晨雾雨中的山谷,感觉阴冷的山风从山脚上升起来,却集聚在山腰间,不肯从山顶处散开去。青黑色的瓦,棕黑色的吊脚楼,还有石块垒起的墙基,整个呈现暗色清晨的味道。
收拾好东西下楼,在街口碰到成都男孩等班车。我说要过对岸爬到山寨口坐车。从南贵村方向过桥往上走,沿徒可以看到羊排村这边的吊脚楼,约20分钟到了寨口。天一直阴沉沉的,云层很厚,太阳一度挣扎着要冒出来,却只见一丝光亮突然在寨子西面亮了一下,很看就阴下去了,而且在高处,风很大,我的鼻子呼呼作响。看来贵州的“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真是应验了,昨晚星星还亮着呢。从10点等到11:00也没见班车上来,我接近百无聊赖了,风太大了,正琢磨着是不是要再下去候着,却见辆小车过来,赶忙拦车,原来是浙江的来看林木做生意。搭了车回雷山县城,一路上盘旋着下去,却有些恶心。
中午回到县城,在汽车站对面一家叫乡下人家的餐馆里吃饭,叫老板去买了条鲤鱼来做酸汤鱼,看着厨师做,用西红柿调汤,不过出来后味道很淡,不如前两年在印江县城的味道好。吃到三分之二处,去榕江的车子在眼皮底下走了。吃完饭继续等车,顺带蹭着老板再吃顿,他们叫粘口薯的,说是一种根弄成粉后做成猪肝色的,然后切条与各样辣椒炒着吃,极辣,不习惯。
千户苗寨的第一印象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123275562600.jpg
广场图腾柱上的鼓图案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123291577834.jpg
近距离的苗寨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123294763895.jpg
很多的吊脚楼上的飞檐有颗红星,想必是文革的产物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12331414385.jpg
清晨中的千户苗寨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123315147831.jpg

鬼马 发表于 2005-1-2 08:09:55

车江侗寨,又称“三宝侗寨”,最出名的章鲁村是侗语标准音的发源地,也是中国侗族居住最密集的地方。
从雷山到榕江有4小时路程,在修路,不是很好走。我一上车即困得要命,没几分钟就睡得死去活来地,直到傍晚近县城才醒过来。
打了摩的到寨口,司机说这里没住的,要载我回县城,坚持要住寨子里,叫他回去。天完全黑了,寨口右处有条小路进去,有些泥,走到拐脚交叉处,一老太太拦住我,非要我去她家里看布。跟着进了一黑乎乎的小屋,都是些自己织的士布,士布我很喜欢,却没有自己中意的花色,没买,老太很失望,一个劲地嘟噜,说外国人很喜欢她的布呢,介绍我往左拐,寨子里有住的。
走到一祠堂,却见里面坐着三桌人围着小火炉在喝酒。即刻被他们邀请进去,原来是村委党员在过组织生活。坐在村支书旁边,右边是一特能喝的80岁老者,直嚷不喝酒就不健康。村支书告诉我村里的大姓杨氏就是宋朝江西吉安迁过来的,说是大家是老乡。我说呢,看他们的建筑,除了妇女的发饰有很大的差异外,建筑风格与男性的传统打扮很象小时候家乡山区里见着的。酒有些甜,入口的感觉还好,加上不经劝,不知不觉就喝了大半碗,我几乎要醉了,出得门来,被门槛绊了一下,几乎摔倒。村支书领着我到住处,第二天才知道祠堂就是侗家最崇拜的大祖母-萨玛祠。爬上吊脚楼的楼梯,感觉身体一直在飘,若不是背包压着,我一定要飞起来了。很惊奇地还能挣扎着下楼刷牙洗脸,更挣扎地发了两个短信,一秒钟后就在床上人事不醒了。半夜醒来,只觉得被子软软地舒服,还能听见鸭叫声。
早晨起床后却不头痛,看来这酒来得快,去得也快。寨子的入口处是一座世界最大的鼓楼,高21层,却是2001年才修的,气势虽然磅礴,却缺乏味道。河边的卵石路有着好听的名字,花街。这里有着世界上突起见的大榕树群,延绵一侧数公里长的河岸边,很多都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甚至有乾隆年间的,据说是车江侗寨的风水林。看些好些农妇在河边洗菜与洗裳,还看了晾晒青布的画面。甚至在村里很多家里看到老式织布场景,妇女坐在阴暗的堂屋里吱吱呀地织布。车江侗寨是最大的侗寨,但是靠近公路,而且是一马平川,却没有传统的侗家依山而建的吊脚风格,很象传统的江南乡村。
在袁家吃中饭,红烧田鱼。
一起喝酒,米酒可真够厉害的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123585075864.jpg
萨玛祠屋顶上的鲤鱼与宝瓶,我忘了问其涵义了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2004840500.jpg
清晨中的鼓楼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203780678.jpg
侗家妇女在织布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2041382124.jpg
妇女河边洗裳、洗菜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2054649676.jpg
青布晾晒场景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2065259582.jpg
大榕树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2075677242.jpg
晒线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2085697781.jpg

鬼马 发表于 2005-1-3 08:30:53

岜沙,此行最想去的地方。在岜沙人眼里,太阳为父亲,树木是母亲,而稻谷则代表了生命。而“岜”字发音,我费了相当长功夫才把“biā”音发准。
去从江县的路上,接到台江研究苗族风俗的张老师电话,雷山到西江路上有个苗寨明天有芦笙节,我没法折回去,有些沮丧。从榕江过大桥后,公路沿都柳江蜿蜒而行,江水宽阔平缓,水青如蓝,南岸的苗寨、桐寨掩映于密林竹海当中,不时有摆渡船穿梭两岸。下午约3点到了从江县城。
在桥头搭了中巴去岜沙。刚下车,就碰到一群刚放学的岜沙孩子,终于看到他们那标志性的与从不同的头发,我却迟迟反应不过来。男孩子的装扮大多数同普通乡村孩子一样,但大多数头发被束于头顶盘成椎髻,有些四周的头发象成年男子一样已经被剃掉。不过看的出来,很多孩子也都把发髻解开,凌乱散于头部。好几个男孩子腰上都挂着短刀。这里的孩子都很害怕外来人,很新奇地看着我,都躲着远远地偷偷地瞅着我,隔着很远的距离,也许是时间的倒错,我似乎侵犯到了他们的领地。有个小女孩,长得极美,但是远远地看到我拿个相机,却总是跳开,躲到屋子里去了。
妇女则穿对襟黑衣,百褶短裙,有些甚至都没用裹腿,不象郞德的长脚苗。胸前挂有少量银饰,配以色彩鲜艳的刺绣。都说岜沙成年男子蓄长发,束辫,挽于顶,腰配长尖刀象秦汉武士。但我下到寨子里,基本上都只看见孩子四处在跑动,偶尔在平地上见些妇女在做手工活,而看见的成年男子较少,且都是普通的装扮,并没有见到所谓有标志代表的“户根”造型,我有些失望。
但寨子的风景非常好,岜沙的民居大多背靠山崖陡坡,用石块垒出一个小小的、向外延展的屋基,在屋基上盖吊脚楼。吊脚楼是全木结构,它用杉木板做墙、杉树皮盖顶。位于树阴下的杉树皮屋顶上还覆盖着一层鲜翠欲滴的青苔。而且寨子四周全被树木笼罩。
天快黑了,却见到几个男子在修禾仓(粮仓),终于见到他们的传奇装扮了,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裤筒,青布裢,束辫裹着毛巾。无奈天色晚,基本上不能拍照了。原来他们在进行一个小小的祭祀活动。地上一行排着三碗饭,其中两个里面各有个鸭蛋,一人面对着,背微弓着,一人站于其后,手上提只活鸭,一边拔毛,拿几络往前人左肩扔出去,嘴里念念有詞,再拔毛往右肩处扔出去。然后把鸭顺时针方向绕那人三圈,又重复了几遍。之后是割鸭脖子血。把其扔一边。然后是换一人再做,不过这回用的是鸡,我仔细一看,笼子里关着好几只鸡鸭。
转到树林里,这里的树长得异常得好,有很多高大的香樟树、枫树,地面上铺着落叶,宁静还有着淡淡的香气。岜沙人认为,每一棵树都有一个灵魂,越是古老的树就越有神性。每当寨子里有孩子出生时,他们就在寨子里栽上一棵幼树。而一旦这个人死亡后就将这棵树砍掉,并在他的坟上再栽上一棵树,这样生命就将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延续了。一个人在树林里呆着,惬意间突然觉得周围有无数双眼睛,心里莫明的害怕,快步走出林子,天快黑了,原想着在寨子里住一晚,却起了怯意,还是回县城吧。
上到寨口,坐三轮车回县城,陆续看到有作传统武士打扮的男子收工返来,其中看到个老人在昏暗中踏着落叶行来,挎着刀。那一刻真得回到了古代,只是缺了火枪。
在丛江等车的时候,卖桔子的姑娘送了我两个桔子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0165064861.jpg
梳着椎髻的岜沙男孩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0183029247.jpg
双胞胎兄弟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0212231104.jpg
头发散下来的岜沙男孩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0215897369.jpg
岜沙妇女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023795485.jpg
拿刀的岜沙男孩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0241153511.jpg
岜沙小姑娘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0244342457.jpg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025336824.jpg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026827720.jpg
岜沙成年男子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0263675529.jpg
祭祀活动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0271590675.jpg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0272895793.jpg
很漂亮的藤萝植物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0282372099.jpg

鬼马 发表于 2005-1-3 09:34:03


早晨,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再进岜沙一趟,决定先去高增、小黄。
在青云桥坐摩托车到高增乡里,风很大,耳朵鼓嗖得厉害。9:30到乡里,才知道其实有班车去小黄的早晨与下午各有一趟。。高增有三个侗寨,各有一座鼓楼,都是八十年代重修,相当华丽,鼓楼内的支撑柱都是以整棵高大粗直的大树制成,木头之间以以“楔”联结,
没有用一根铁钉。鼓楼的每层楼檐下都有彩绘,有抵御敌人的、上坡劳作的、男女围坐火塘“坐妹”(即谈恋爱)的,纺线织布的。最特别的是我在几个路口总看见“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牌位,不知是什么意味。
高增村寨子里晾青布很好看,甚至看到了他们绕着电线杆弄很长很长的卷线,看着数百根纤细的棉线被手工很整齐的麻平,绕成卷,准备弄到织布机上织布,真佩服她们的耐心。转了几圈,时间还早,溜达着去银良村和平桥村两个寨子,平桥村寨口处有大大的榕树,看见妇女在染布料,手青得恐怖。
在银良村口跟着一个卖炭的男子一直到乡里,他站在墙角足足有两个多小时,只有一个人来看炭,却没买,我问小卖部的老太,才知这50斤的炭只值2.5元,是他从山上挑了6里路来的,这许久,还不够饭钱呢,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下午,见他挑了炭往寨子里走,他的炭终于卖出去了。
无所事事,在小卖部门口坐着,看着放学的孩子每人拿了一角钱来买零食,一把瓜子、一个气球、一颗糖的,很欢喜的样子。小时候的我也有这样的快乐吧,只是时间太久了,记忆都失散了。可是很明白现在城市里的孩子不会有这样的欢喜了,眼馋盯着小卖部的每一样东西。一边烤着火,一边吃老太家的糯米饭,还有酸萝卜,嘭嘭香!老太说后天寨子里有4对结婚的,要我下来看。
下午两点半,终于等来了班车,一路盘旋着上山,我已冻得不行。才下车,就见寨子的人都往鼓楼方向涌去,我跑上去,原来省里的旅游局长来了,有侗族大歌看哟,运气实在太好了!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的合唱曲目,每首歌由一个人主唱而其他人和音,分高音、中音、中低音和低音等四声部,,每个人都自己找到自己的音区,即兴填词,歌声错落有致,有时清秀飘逸,有时凝重回旋。尤其是在静处听,类似秋蝉发出来的声音。小黄侗歌一般在春节期间与八月十五的寨歌会才能听到,赛歌会曾经有1200人的大合唱。
领导来得突然,很多男人都上坡劳动去了。寨子里的十多个姑娘压轴,县里竟然还带了好些个县里文工团的演员,不过她们虽说漂亮,可是不会唱,就看见端坐着,摆着漂亮的姿势。吉隆波姑娘妙芳偷偷同我讲,她旁边的一姑娘竟然跟错了调,很奇怪的音符飘出来,把她吓一跳,我俩暗笑这批南郭先生。
居中的姑娘是领唱,每首歌都由她起头,其他人和声。在没有任何乐器的伴奏和指挥下,她们能够和得那么完美,而且各声部如此和谐,让我倍感吃惊,很多时候听起来象鸟叫虫鸣等大自然之音。我蹲到一姑娘面前照她的绣花鞋,很近距离地听到其声与远处听合音感觉完全不同, “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的评价非常的恰如其分。晚上吃饭的时候,发觉寨子里人说侗话的时候语音都是抑扬顿挫的,我笑着对妙芳说,如果小黄出生的侗家孩子在外面长大,回来估计很难学会侗歌。
小黄另一个特色,就是池塘侗厕。小黄的侗厕,一般在池塘水中央,简简单单的一个木架子,半人高的木门板,一块窄木条直接搭在厕所与陆地之间,颤悠悠地走过,就进入另一个“境界”。稍有醉意的人很容易有失足的危险。而高增的侗厕一般在河边,但都得走过狭窄悠长的独木桥或攀下高低错落的岩石才能畅快,很能锻炼人临急不乱的功夫。
看完演出,从生火的鼓楼里出来,实在是冷得不行,妙芳裹着好的印度披肩缩着,我则一个劲地狠狠地跺脚再跺脚,再跑到村委会里去烤火,没有心思去看风景了。晚上却又跟妙芳去小潘老师家吃饭去,小潘老师也是合唱队的队员,她家里起新屋,邀请了学校校长与几个年轻老师还有帮忙的人吃饭。堂屋里坐着满满三大桌人。鸡与猪肉整个地白煮后端上来,很奇怪不用刀切,却用大剪刀来剪,还是用辣椒蘸来吃。特意给我们端上了侗家酸鱼,放到火上烤后,酸香酸香的,说是用鱼加酒、糟料、饭等腌制而成,很下饭,特香。比数年前在融水的好吃多了,一口气吃了四大块。小潘老师竟然唱起了敬酒歌,即兴编的,不得不喝,喝完后一堆男人们齐声嗬嗬地唱着助酒歌,真是有趣极了。害怕再有醉酒的事发生,不敢多喝。夜半才回去,躺下,与妙芳聊路上的故事,睡不着,咳嗽又起了。这一夜是真正冷。
早上起来,寒风刺骨,山里尤冷,高增村的婚礼也不敢看了,直想逃,回到县城,与妙芳分手,她去岜沙,我决定南下到广西三江,希望那里暖和点。
高增村寨晾青布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1274874838.jpg
卷线,有几十米长,全是手工操作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1285185876.jpg
高增路上的赶牛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1294069361.jpg
这个卖炭人,足足4个小时,才把炭卖出,赚了2.5元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1303834864.jpg
银良村妇女买布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1311289977.jpg
高增村守电话的老者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1314068187.jpg
染布场景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132287087.jpg
这些大字是在贵州见到最多的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1325172682.jpg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133980596.jpg

鬼马 发表于 2005-1-3 09:39:40

小黄侗歌歌队成员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135335433.jpg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1362189889.jpg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1365040409.jpg
左边是小潘老师,右边就是侗歌领唱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1373276582.jpg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1374940006.jpg
小潘老师家的晚餐,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1382762615.jpg
侗家酸鱼 ,味道好极了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1385940744.jpg

鬼马 发表于 2005-1-3 09:59:13

去三江的路上一直下着绵绵的细雨,空气很是滋润。
一路风景非常漂亮,江面宽阔,水绿清澈,雨丝飘笼着雾气,尤其是从富禄到洋溪一段,水异常清澈透明,而且水底下有黄色的奇形怪状石头映衬在水中,很有几分九寨沟味道。三江三年前来过,那会儿与程阳是匆匆一瞥。现在想看看凄风冷雨中的风雨桥。
去程阳的路上看见了有大片的茶场,才想起来三江也产油茶。进了路口,天都快黑了。找旅馆住下,位置很好,房间在三楼,高高地,透过竹叶,可以清晰地看到风雨桥和河里的水车。在里面的几个寨子转了两圈,冻得难受。回到房间,打开阳台的门,也没有心思倾听雨丝飘洒的心绪了,钻在被窝里簌簌发抖,却没有期望中吱吱嘎嘎的水车声与滴答的水声。
早上起来,在微雨中继续转寨。在风雨桥上一个人来回地走,慢慢地看着有人走动了,看着卖东西的老太挑担来。买了块土织布,此番出行的唯一记念,田园、小溪、风雨桥、水车、吊脚楼都留在了记忆中。
在路口搭车回三江县城,我的旅行就此结束。结下来是一路赶车,我的平安夜就在桂林至深圳的路上结束。
房间阳台上看风雨桥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3159067522.jpg

日行八万 发表于 2005-1-4 04:34:59

写的狠好呀!


一个特立独行的鬼马!

鬼马 发表于 2005-1-5 05:24:50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42121898045.jpg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421222554144.jpg
田园风光
data/attachment/forum/dvbbs/2005-1/20051421243831608.jpg

98981698 发表于 2005-1-5 07:26:58

不错!

黔东南将是我春节长假的第一站,希望到那时还有这么多生动的场面

供品 发表于 2005-1-5 08:50:18

太漂亮了。羡慕极

比尔盖世 发表于 2005-1-5 18:33:43

能有更详细的攻略吗?

千秋雪 发表于 2005-1-5 19:12:40

我也想飞过去体会一下。

警官 发表于 2005-1-5 19:42:15

98春节去黔东南?
哈哈,我的计划是贵州,黔东南当然是要去。顺便透露点消息,我是想去看洞葬的,所以会找偏一些的地方去。
98,说不定在路上遇到你。呵呵!

反斗乖乖 发表于 2005-1-5 20:07:15

精彩!

98981698 发表于 2005-1-5 23:48:34

也许吧

以下是引用警官在2005-1-5 11:42:15的发言:
98春节去黔东南?
哈哈,我的计划是贵州,黔东南当然是要去。顺便透露点消息,我是想去看洞葬的,所以会找偏一些的地方去。
98,说不定在路上遇到你。呵呵!

我们的计划正在草拟中,基本上是以FB和ZN相结合的活动,小吃、游览少数民族村寨、登山、赏雪(进雪山)----

警官 发表于 2005-1-6 00:23:37

我计划还没出来,先等着看你们的详细计划。
反正我是一个人,计不计划都成。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黔东南行